开往春天的幸福专列
——雨城人社432措施开通“春风行动”大型网络
一是构建市区镇村“4级一体”的岗位推送工作体系。全面摸排、收集、整合市区镇村4级企业和项目建设用工需求,收集农民工就业意愿,开展双向摸底。首批一体发布用工信息30个企业773个就业岗位,第二批收集77个企业2714个岗位,通过区、镇(街道)、村(社区)农民工服务中心(站)和散布在村、组、小区(大院)的疫情监测网格员,采取“线上+线下”“图画+声频”“集中+上门”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网格化定向推送,制作宣传挂图3000幅在镇村组和居民小区院落张贴,通过静美雨城、雨城微生活等新媒体和四川省就业招聘平台、农民工服务平台以及全区农民工工作群、村组干部群和群众手机微信群发送信息2万余条,农村“村村响”大喇叭每天早中晚三次播放,让用工信息走进农家院落,人人知晓。
二是建立政企人“三方互通”的用工信息反馈机制。安排专人负责,从3条线同步收集用工情况,掌握农民工就业诉求:一是村(社)劳动保障员和防疫网格员上门宣传推送企业用工信息就业岗位时收集了解到的农民工就业意愿,二是企业通过专门的微信群每天向就业促进中心反馈与农民工的对接签约情况,三是就业促进中心从每天接受咨询反馈的记录和农民工工作群收集反馈回来的信息中分析掌握情况。
三是探索人岗相适的“两分类”岗位匹配措施。在梳理收集各企业用工需求和农民工就业意愿的基础上,围绕提高就业成功率和岗位匹配度,一方面对申请招工的企业和岗位按地域、按行业、按工种进行分类,建立用工台账。同时,对有就业意愿的农民工根据其学历专业、个人特长、务工经历和就业意愿进行分类建账,通过大数据分析,预先进行岗位适配,实施精准打击,定向推送岗位,做好上门服务,加强牵线搭桥,全程跟踪指导,确保就业成功率。
截至目前,全区希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326 名农民工中,已有198人通过电话、短信、微信向区就业促进中心和镇(街)农民工服务中心进行了咨询,有128人与企业进行了初步对接,69人与企业达了成就业意向,有21名农民工已实现家门口的就业上岗。待疫情形势好转,企业正常复工复产后,其他尚未就业的农民工将全部实现就近就地就业。